校内各教学单位:
电磁仿真是指使用仿真平台模拟和分析电磁现象的过程,涉及从电磁波传播到电磁兼容性等广泛的应用领域。电磁仿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其伴随着计算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兴起。早期的研究集中在简单几何结构和均匀材料的仿真上,主要面向简单的电磁辐射体的性能评估。伴随着集成电路和无线通信产业的突飞猛进,电子设备芯片化以及无线终端广泛互联的发展趋势,电磁仿真需求早已拓展到纳米尺度芯片内部以及如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跨尺度网络空间,涌现出众多新场景,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算法的迭代,仿真能力已逐步支持复杂几何、多种材料和多物理场耦合的问题,但在方法、算法、模型、界面等多个方面依然存在广泛的创新应用需求。
在电子设备数量与种类爆炸式增长的今天,复杂电磁仿真与评估的需求广泛,并涉及多个行业的具体应用:诸如民用通信技术领域,有效进行复杂城市环境的多天线系统性能评估和复杂电磁环境中设备的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评估;在国防应用领域,进行电子装备如无人系统、雷达系统的探测及抗干扰能力评估和装备平台的隐身性能仿真评估;在医疗与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电磁场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用于评估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设计安全的医疗成像设备;在新型材料研究领域,针对新型电磁材料(如超材料)和纳米器件的设计进行有效评估,预测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电磁响应;在纳米级微电子领域,针对微观电磁器件诸如芯片等半导体的设计进行有效评估,探究微观电磁环境的影响,促进设备的小型化与集成化。国内关于复杂电磁仿真的起步较晚,前期发展较慢,常用电磁仿真平台仍以国外软件为主,电磁仿真EDA工具供应链如模型、算法方面的自主化尚不成熟。从国家重大应用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复杂电磁仿真应用需求量大、领域广、门类杂、难点多,具有重要且广阔的发展前景。
仿真创新应用大赛作为一个专注于推动仿真技术创新应用的高水平技术竞赛,其目标是提升仿真技术的创新应用意识,并搭建一个高质量的平台,促进仿真技术的产学研用融合。复杂电磁仿真应用立足于国家重大需求,针对关键民用技术与国防需求进行探究,不断地加强目标领域的技术革新,增进国内不同单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深化相关企业院所对于电磁仿真的认知,推动国内仿真应用的不断革新,旨在实现电磁仿真平台的完全国产化并促进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融合。
现将公司员工报名参赛具体事宜及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 参赛对象
公司在籍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分为研究生组与本科组,员工可以个人(1人)或团队(2~5人组队)形式参赛,每队指导教师1~2位。
二、 报名方式
报名截止日期10月15日,根据官方网站信息(https://www.siac.net.cn/h-col-194.html),在网上完成报名及缴费。
报名建议由参赛单位负责人统一填写报名信息;独立报名个人或团队由个人或团队联络人登录大赛官网注册报名,填写参赛信息
三、 日程安排
1.报名时间:2025年5月1日-10月15日
2.初赛时间:2025年10月中旬
3.省赛区决赛时间:2025年10月下旬
4.全国总决赛时间:2025年11月
具体时间、地点将另行通知,请及时关注微信公众号(仿真创新应用大赛)和大赛官网(http://www.siac.net.cn)。
四、 竞赛内容
竞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 复杂电磁基础技术研发:
从基础技术层面来说,常见的电磁仿真算法有诸如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时域法、积分方程法、几何光学法、射线追踪技术、快速多极子方法、自适应网格细化以及其他混合算法与自适应算法,竞赛内容可以聚焦于以上算法的研究与创新应用,或者以某一算法为基础,进行复杂电磁结构的优化设计或复杂电磁环境的仿真应用。
2. 复杂电磁应用创新:
从应用创新层面来说,竞赛内容根据复杂电磁仿真的特点,针对不同应用领域,提出对应的研究方案,这些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设计与优化、设备电磁兼容性研究、无线信息网络电磁环境建模仿真、雷达系统研究与优化、电磁隐身技术研究与仿真、太赫兹医疗成像技术研究与仿真、生物电磁学研究、滤波器/放大器/耦合器等高频电路器件研究和仿真、射频识别、芯片电磁仿真、集成多物理场仿真(电磁、热、力学等)、新型电磁材料与器件仿真、电磁仿真EDA开发与设计、电磁测试算法与仿真、基于人工智能的电磁仿真新方法、基于电磁仿真的无线安全应用等研究。参赛作品可以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和步骤,针对复杂电磁仿真的应用,提出确切而有效的研究仿真方案。
本竞赛方向设研究生组、本科组。参赛作者分组别进行比赛及评审。若单组别作品较少,将其合并至相邻组别进行共同评审。
五、 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对于领域不设限,只要符合比赛要求均可报名参加。参赛作品主要为:仿真算法代码或者仿真模型、方案报告、作品视频和答辩PPT。
(1)仿真算法代码或者仿真模型
相关的算法,仿真模型(比如CST、HFSS、FEKO模型)和仿真数据,需可执行可测评,评分时,将基于参赛选手算法或仿真方案进行仿真验证结果与分析报告的一致性检查,合理性,准确性,一旦发现不一致,该评分项将计为零分。
(2)作品方案
PDF格式,大小100M以内;
作品图文阐述,需简单明了,评分时,组委会将基于参赛选手算法或仿真方案进行仿真验证结果与分析报告的一致性检查,合理性,准确性,一旦发现不一致,该评分项将计为零分。
(3)作品视频
视频长度3~5分钟,MP4格式,大小200M以内;包括但不限于重要制作过程、作品操作和演示过程(比如CST、HFSS、FEKO仿真软件的演示视频)等。
(4)答辩PPT
大小100M以内,必须涵盖作品设计思路、系统仿真演示等内容。
将以上参赛作品通过百度网盘生成分享链接提交组委会。方法:在百度网盘中新建一个文件夹,以“参赛单位+作品名称+联系人姓名”形式命名,将以上参赛作品与作品信息表、诚信承诺书上传到此文件夹后,将此文件夹生成分享链接(请设置永久有效),将此链接上传至大赛官网指定位置。
联系人:王老师13944132082
【关闭】